胭脂鵪鶉

吃鳥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

也有分享, 互相幫助, 慶祝的意思

在不同的文化裡

都能找到鵪鶉的蹤跡

牠代表的是歷史的味道

鵪鶉肉質扎實, 充滿野味

胭脂版的肉質更有結構, Q彈

產地: 桃園

天數: 40天

重量: 150-200g

最早記錄食用鵪鶉是在聖經舊約。埃及人抓鵪鶉是為了吃肉; 中國人抓鵪鶉是為了聽

牠們唱歌。在18世紀末, 鵪鶉從中國被帶到日本。日本的天皇因為吃了鵪鶉而治癒了

肺結核, 因此食用鵪鶉開始在日本廣為流傳。

文化 - 吃鳥的原因

南投山區的獵人以鳥鳴觀察環境安全。花蓮平原善於農耕的阿美族和撒奇萊雅人用捕鳥的方式

讓鳥類不要影響農作收穫的產量。3-4月春天是播種結束的農間時節, 也是鳥類活動頻繁的時間。

為了避免成群的鳥跑到田裡偷吃作物, 族人們會共同舉行捕鳥的活動。

捕鳥祭Misaliliu的意思並不是捉鳥, 而是分享, 協助, 換工的意思。捕鳥祭捕捉到的禽鳥, 會集中起來舉辦宴會, 燒烤野鳥, 或是與樹豆, 碗豆起煮湯。這些捕獲到的鳥類是族人生活中的食物來源之一。

豐年祭是為了慶豐收, 希望明年豐收的米能更好。在播種後舉行捕鳥祭, 因牠們會飛來吃農作物, 族人

便把他們捉起來煮食, 分送給其他族人和祭司吃。祭司和頭目會向祖靈祈求讓鳥兒以後不在非來吃農做物。在農作生長的鳥類繁殖期, 族人會讓鳥類繁衍後代, 不進行捕獵。

所以捕鳥不但是一種生活習俗, 也是生活祭典的ㄧ部分。